編輯《證券時報》 孫璐璐
近年來,金融子公司自建的估值模型引起了許多熱烈的討論。昨天,監(jiān)管機構規(guī)范了金融子公司非法自建的估值模型,編輯了解到公司確實收到了整改要求。
從金融子公司的角度來看,通過中國債券估值、中國證券估值等市場第三方債券估值體系,建立一套估值模型估值債券,可以順利分配債券收益,避免外部估值波動對金融產品收益率的實時影響,迎合絕大多數金融投資者追求“穩(wěn)定快樂”的投資需求。
從資產管理行業(yè)凈值轉型的角度來看,金融子公司建立的自主估值模型是否能真正客觀地反映新資產管理規(guī)定所要求的公允定價,其合規(guī)性和合理性存在爭議。一些人認為,這種方式涉嫌違反新的資產管理規(guī)定,不僅不利于資產管理市場的公平有序競爭發(fā)展,而且會增加潛在和不可控的市場風險。但也有觀點認為,雖然新的資產管理規(guī)定需要公允價值估值,但公允價值并不意味著只能使用市場第三方估值,自主估值模型如何平衡市場價格和合理估值邏輯,彌補部分債券品種由于市場交易活動不足導致第三方估值缺陷,仍有討論的空間。
從長遠來看,不利于資產管理行業(yè)良性競爭的有序發(fā)展,也不利于維護金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目前,自建估值模型尚未廣泛應用于行業(yè),僅限于部分機構,主要針對銀行二級資本債券、可持續(xù)債券等固定收益品種。監(jiān)管整改也注重潛在的監(jiān)管套利行為,從促進行業(yè)公平有序發(fā)展、維護金融投資者權益、防范市場風險的角度及時規(guī)范,維護金融凈值轉型的改革成果。對于金融投資者來說,金融管理已經打破了剛剛進入凈值階段的交易,我們應該認識到沒有穩(wěn)定利潤和損失的投資產品。全球金融市場過去的經驗和教訓表明,為了追求看似安全穩(wěn)定的投資而積累的潛在不穩(wěn)定風險將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在一個臨界點爆發(fā)。投資者應根據自己對風險回報的容忍度,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fā)送郵箱:tousu_ts@sina.com。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yè)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yè)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