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編寫 王家明
“現在房子越建越大,也變得越來越很雞肋?!苯?,編寫在北京好幾個區(qū)走訪時,很多買房者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先前,房屋公攤面積、高層得房率等主題曾經被強烈反響。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城市上線的房產新政策發(fā)生“新風向”,對于居住用地的基底面積和公攤提新規(guī)。
提升高層得房率
近日,同為粵港澳大灣區(qū)幾個地方紛紛推出房產新政策。在其中,佛山市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等九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持續(xù)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及鼓勵支持公司開發(fā)設計多元化、高品質住宅商品,包括新出讓的居住用地,住房套內陽臺的“折半”基底面積限制由套內使用面積的18%提高到20%;撤銷對單個陽臺凈寬和總面積限制等。
惠州市市自然資源局下發(fā)《惠州市區(qū)2024—2025年度新出讓住宅用地規(guī)劃管理的若干措施》,內容涉及提升輔助用房、生活陽臺、臥室飄窗等容積率計算標準等各項具體內容。對比佛山市,惠州市新政策幅度更高?;葜菔羞€鼓勵基本建設高品質住宅,運用挑高、躍層的大陽臺打造出戶屬空中別墅。戶屬空中別墅當中低于2個當然層高的一部分不納入建筑容積率總建筑面積且不納入產權面積。
值得一提的是,公布消息顯示,2024版《深圳市建筑設計規(guī)則》將發(fā)布,修定基本內容深受市民關注的降低住宅公攤總面積,有效提升高層得房率等,和以往對比,本次修定范圍較大,包括對陽臺面積測算展開了優(yōu)化,要求生活陽臺凈寬超出2.4米一部分將記入總建筑面積。
高層住宅得房率很低
針對佛山市和惠州市對于基底面積和公攤面積的變化,廣東城規(guī)院住房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明,實質是由提升套內建筑面積、實用面積,從而減少企業(yè)買房價格與成本費,變向減少了房子價格,有助于提升買房者買房的主動性。這一舉動也提振了開發(fā)商拿地的熱情,高層得房率提高的新項目,比很多項目具有更好的競爭能力,價格比較低、去化也比較快?!氨热?,依照佛山市的新政,套內建筑面積能做到總建筑面積的90%之上(即高層得房率做到90%之上)?!崩钣罴握f。
一般來說,以往的多層和小高層住宅房屋公攤面積比較小,高層得房率基本在80%之上?,F如今,越來越多高層住宅正連綿起伏,很多居民樓的疊加層數已經超過了50層,這種高層住宅的高層得房率又有多少人?以深圳市市場為例子,編寫開展統(tǒng)計調查,在深圳羅湖、深圳福田和深圳南山各選3個正在銷售并且疊加層數超出50層新房住宅樓盤做為樣版并計算高層得房率,發(fā)覺高層得房率基本在69%至74%中間。比較起來,一些房齡在10年到20年二手住宅樓,高層得房率基本在75%至85%中間。
編寫也發(fā)現了越來越多新房子項目開始將高層得房率當做“閃光點”進行推廣,一些得房率較高的新項目也深受買房者親睞。在深圳龍崗區(qū)百鴿籠規(guī)劃區(qū),有新房子新項目主打73平方米和88平方米四房企業(yè),高層得房率超出90%。采訪的購房者表明,在價格實惠、質量和安全性得到保障前提下,一定會優(yōu)選這種高高層得房率新房。
多元化商品有希望重歸
有新房子市場營銷策劃主管對小編代表,真真正正根據科學設計實現高高層得房率項目,確實是可以有效提高房型的舒適度。一些高高層得房率工程項目的說法是藝術空間、贈送面積,實際上是開發(fā)商打過“擦邊”??偟脕碚f,越來越多的城市把它“規(guī)則化”,對購房者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也業(yè)內人士預估,低容積率住宅小區(qū)、高層建筑、高層住宅、疊拼別墅、獨棟別墅等多元化商品有望重歸,達到買房者更多改進生理需求。
談及高層得房率,廣東省肇慶市日前公布一則新政策:自5月1日起商住樓將按照套內面積計價,再次把取消公攤討論的話題帶到大眾視野。中指研究院科學研究副總監(jiān)徐躍進提示:“計價方法的改變對房價影響是比較小的,但按套內面積計價有益于買房者更直觀地了解最終價格,有利于減少信息的不對稱而引發(fā)的糾紛案件,推動房屋銷售行為進一步規(guī)范,預計后續(xù)將有更多大城市跟蹤出臺相關要求?!?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fā)送郵箱:tousu_ts@sina.com。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lián)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yè)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yè)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